海阳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放、管、服”一线平推 释放更多红利分享到千家万户

2018年05月18日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海阳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放、管、服”,以降低门槛“放”、事中事后“管” 、深入一线“服”为牵引,坚持一手抓放权、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服务,做到“放、管、服”一线平推、环环相扣、张弛有度,有效防止了“放了不管、以服代管、事中脱管、事后无管”等失职渎职现象发生,全面提升了监管服务质量,并释放更多的红利分享于千家万户。

  一、坚决“放”到位,把进入门槛降到最低,吸引更多群体融入改革大潮。坚决把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指出的:“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的“六个一”指示精神落到实处。一是聚焦“政策落实”,一切服从商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各级政府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事制度改革要求,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先后严密组织开展“实缴改认缴”“前置改后置”“年检改年报”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尤其是2017年度,扎实开展“双告知”“先照后证”“简易注销”“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现“三十一证合一”注册登记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及企业营业执照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等。2018年度,为确保全市“证照分离”制度改革按时保质全面推开,该局组织召开全局企业登记注册“诸葛”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关于开展“证照分离”有关指示精神,提前介入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归集”,积极探索研究“证照分离”改革办法,确保“证照分离”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二是聚焦“减压释负”,一切服务商事制度改革。为确保“减压释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该局坚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多层面、多领域、多渠道、全方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按照“删繁就简”“属地办理”“免除费用”的原则,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烦琐的手续,切实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对一切登记注册和行政审批繁杂手续,大刀阔斧予以压缩、削减、取消。将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和小型(含)以下餐饮服务单位、个体食品加工经营业户许可(备案)下放到14个市场监管所办理。对原来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涉及的所有收费全部予以免除,较好地解决了登记注册和行政审批手续办理复杂、路途遥远、多头跑路、缴纳费用等问题,登记注册和行政审批效率大幅度提升。三是聚焦“提速增效”,一切见证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打造行政审批申请材料最少、办理环节最简、办结时限最短的县级城市,认真瞄准全国县级城市行政审批找差距、定标准、提速度,敢于赶超全国县级城市行政审批提速之最,成为县级城市行政审批提速之首。目前,该局担负的25个行政审批事项中,有24个审批事项申请材料件数,与目前全国县级城市申请材料件数最少的持平,1个事项申请材料件数减少已超过全国县级城市申请材料件数最少的城市。25个行政审批事项中,有20个承诺件行政审批事项升级为即办件事项,超出全国县级城市即办件事项最多的16个事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即办件事项最多的县级城市,有效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该局自2015成立以来3年时间,助力全市培育发展各类市场主体42984户,其中培育发展企业8842户、个体工商户330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31户,平均增幅与2014年同期比,分别增长为126.76%、99.78%、77.83%。

  二、切实“管”到位,把过程监管控到最严,引导更多企业朝着良性发展。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管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融汇贯通,以同样的要求体现到各类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的方方面面,让生产经营者不敢犯法、不愿犯法、犯不起法。一是健全“共享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形成登记许可闭合。通过“多证合一”制度改革,加强了与全市行政审批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相互间“共享联动”工作机制,达到“信息共享”“网络覆盖”“平台推送”的目的,形成登记注册与行政许可审批的有效闭合,对相关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尤其是企业的设立,第一时间与相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对接,将其申请事项区分不同业态推送到相应的行政许可审批部门,由相应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展开对注册登记企业的跟踪指导、审查审核、过程监管,视情对注册登记企业行政许可予以提醒、警示、核实、审批,并及时将许可进展和审批情况反馈到企业注册登记部门,形成登记注册、许可审批、监督管理工作链条,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从申请登记、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层层衔接、环环相扣、联动联管,有效推进市场主体登记、许可、监管完全闭合。二是健全“审查审核”工作机制,严密组织层层把关拦截。严格企业设立之初重点材料的审查,尤其加强对企业法人、相关股东真实身份及股东协议签字盖章内容属实等方面的审查,严防不法分子,盗用他人身份证件开办企业,并打着所办企业名号进行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企业变更登记重点材料的审查,尤其加强法人和股东变更等方面材料真实性的审查,防止法人或股东私自运用虚假材料变更股东或法人等违法行为发生;严格重点企业注册登记场所实地的跟踪审查,尤其加强对危化品企业及涉及危化品安全领域和校园周边网吧、娱乐场所等注册登记企业的实地核查,坚决做到先实地核实再登记。对利用他人身份注册登记、提交虚假材料及材料与提供场所不符的一律不予登记或变更,对已经登记的一律予以依法注销。三是健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惩治高压态势。坚持以抽样检测促质量、公示公开促自律、综合治理促规范,积极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抽样检测、飞行检查等方式方法,扎实开展各类市场主体综合治理,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仅2017年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先后抽检生产领域化肥生产企业2家、样品2个,流通领域成品油样品160个、农资样品225个,与大众健康息息相关药品270批次、食品2731批次,合格率达到97%以上,对抽检不合格产品全部按法定程序下架、停售、召回、销毁、查处,并将结果一律公示于海阳市政府门户网站。通过企业年报,及时清理僵尸企业、公布失信企业、曝光违法企业,将未按时年报的3299户个体工商户和2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标记为异常经营,将未年报的856户企业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并公布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先后开展食品药品、农资产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医疗器械、养老机构、成品油等治理整治40余次,始终保持惩治高压态势,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20余起,移交公安机关6起,分别公布于山东省工商局网站和海阳市政府门户网站,有效确保事中事后监管到边到位,各类市场主体诚信生产经营、守法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经营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三、真心“服”到位,把企业服务做到最实,释放更多红利分享千家万户。坚持把“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开展融入到监管服务和推动海阳发展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强化服务内功、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层次,切实把服务做到企业和群众心坎上。一是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开展“大学习”,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可塑性。紧紧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条主线,科学统筹、精细筹划、合理安排,确保计划紧跟上级步伐、内容紧跟时代需要、教学紧跟现代科技,广泛依托全省“灯塔在线”、烟台“网络党校”、海阳“理论超市”和“法制讲堂”“道德讲堂”“廉政讲堂”等平台和载体,全面、深入、系统地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精神的培训学习。充分利用每月25日“主题党日”活动和每周五下午学习培训日等时机,进一步推进以“明纪知止、明职知为,提升境界促转变、提高能力促落实”的“双明双知、双提双促”活动开展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讲党性、守规矩、精业务”和“愿担当、能担当、敢担当”的服务型、管理型、实干型人才队伍。持续在服务窗口开展“双十佳”“双百优”争创活动,进一步规范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6个服务窗口和14个基层市场监管所服务大厅服务秩序,全面提升24名窗口服务人员整体素养,确保窗口服务人员有涵养、有素养、有形象,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精准选题深入一线组织“大调研”,进一步提升服务的针对性。组织6名党委班子成员,走出办公室,下到基层一线,采取进企业、听建议、解难题、促发展,广泛开展“大调研”活动。每名班子成员根据自身职能,带领相关业务科室,区分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业态、不同环节,精准选题、由浅入深、以小见大、一针见血,开展企业登记注册、企业年报公示、企业转型升级及商标致富、品牌培育、消费维权、公平竞争,以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调研,全面了解当前全市广大企业、个体工商户、农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发展困难、发展需要,积极听取他们对市场监管服务的意见建议,每名班子成员至少完成1篇有问题表象、有数据支撑、有事例分析、有对策建议的高质量调研成果。三是瞄准突出问题解决实施“大改进”,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实效性。切实用好“大学习”“大调研”活动成果,坚决把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关注焦点、政策落实疑点、发展突破难点、贯彻执行盲点搞清楚、弄明白,始终站在践行宗旨、服务大众、推动发展、保住底线的立场,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事项,能现场答复的予以现场答复、不能当场解决的逐一建立台账、牵涉本部门的事项拿出具体解决办法、不涉及本单位的事项区分职能予以推送,真正瞄准突出问题、找准解决对策、付诸实践解决。坚定不移地走党的群众路线,想企业和群众所想、急企业和群众所急、帮企业和群众所需,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集中梳理并形成可行性建议,逐一提交政府部门、推送到业务对口部门予以协调解决,坚决砍掉简政放权中贯彻执行“遗留的尾巴”、“夹杂的残留”,坚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四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大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指导性。要充分利用职能优势,持续不断地寻找海阳发展新动源、培育新动能、释放新活力、实现新跨越。要通过“大调研”活动,进一步梳理一批具实力、具潜力、具活力的优秀企业,开展著名商标、驰名商标、马德里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烟台市长质量奖、山东名牌产品的培育,力争年内指导全市培育相关商标2-3枚以上,烟台市长质量奖、山东名牌产品1-2个。搜集一批时间久远、技术落后、动能不足的企业,指导其借助新旧动能转换和“双升”为契机,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及“互联网+”等新模式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空间,力争更多的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新产业,加大自身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引进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投资项目,结合当前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实际,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项目引进及整个医药健康产业业态发展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考核,以此推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焕发海阳市场经济发展生机,提升海阳广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